•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475_110px;
355_110px;

党史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史知识 > 党史知识

通渭:三军过后尽开颜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10-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同志的这首《七律·长征》脍炙人口,它所赞颂的红军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但鲜有人将这首著名诗词与甘肃通渭联系在一起。

8月中旬,记者走进通渭县文庙街小学。一进大门,便是一个操场。操场中央,耸立着一个“V”形的纪念碑,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悬于上方。“V”形纪念碑较长的一侧碑体,像一个作战图上标示红军行军路线的箭头,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

1935929,毛泽东率领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城,并在这里接见了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首次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七律·长征》,从此这首著名的诗词便刻在了通渭大地上,也刻在了每一个寻求光明的中国人心上。65年后,通渭县政府与上海电视台一起在文庙街小学树起了这座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的“V”形纪念碑。

同行的文庙街小学刘霞老师告诉记者,这座“V”形纪念碑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七律·长征》发表,还蕴藏着更丰富的含义:它是英文“victory”的缩写,代表着胜利;它表示一种转折,象征着中国革命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并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指向陕北;它代表飞翔,象征着中国腾飞;它表示正确,象征着文庙街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合格公民……

随着她的讲解,记者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寻找红军当年在通渭留下的足迹。

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大转折

驱车行驶在通往榜罗镇的山区公路上,白云、蓝天和沿线的层层梯田构成一幅美丽图画。群山怀抱的榜罗镇,位于通渭、陇西、武山、甘谷四县交界地带,在大一点的地图上都是一个找不到名字的小地方,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它却是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发生地。

1935926,中共中央率领在哈达铺由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改编而来的陕甘支队自武山到达榜罗镇,位于镇南的官立初等小学堂榜罗镇小学成为毛泽东、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临时住所。红军长征以来,为了更多了解外界局势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每到较大的集镇,毛泽东都要派人或者亲自带人到当地邮局购买报纸搜集信息。在哈达铺,毛泽东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在榜罗镇,榜罗镇小学订阅的《中央日报》《民国日报》《国民公报》《甘肃民国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申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众多报刊,又一次成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眼中的至宝,从中了解到了更多信息。这些信息,再一次印证了他们从哈达铺获得的线索,也更加详细地了解到当时全国的形势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新情况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侵略我国的严重形势。

92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最高军事领导人会议在榜罗镇小学校长室紧急召开。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出席会议,彭德怀、林彪、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张云逸、杨尚昆、杨至诚、聂荣臻、李富春、邓发、何克全等列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北方形势,分析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状况及北方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进一步研究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问题。会议从领导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局出发,决定改变俄界会议提出的行动方针,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保卫和巩固陕甘苏区,以陕甘苏区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会议要求在到达陕北前,红军尽可能避免和国民党军作战,并迅速到达陕北集中,同时要严格整顿部队纪律,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的作用,解释我军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扩大并吸纳新战士。

此次会议史称为榜罗镇会议。从193411月到此次会议召开之前,长征途中的红军遭到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中共中央始终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抉择,曾在黎平、遵义、两河口、毛儿盖、俄界五次召开政治局会议或扩大会议,先后决定在川黔边、川西北、川陕甘、苏边界建立根据地。此次会议,决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放在陕北,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因而彪炳史册,功垂千秋。

三军过后尽开颜

傍着榜罗镇小学修建的中共中央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如今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采访时,省检察院的数十位离退休老干部正坐在绿荫如盖的一棵老核桃树下上党课。

榜罗镇会议后的第二天,天下着蒙蒙细雨,全镇人家的屋顶上都笼罩着一层薄烟,也是在这棵核桃树下,毛泽东向陕甘支队1000多名连以上军政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发出了进军陕北的动员令。毛泽东说:同志们,我们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252627军的同志们去。陕北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任何反革命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我们出了潘州城以来,已经过了两个关口——腊子口和渭河封锁线。现在还有一个关口,就是蒋介石、张学良在固原、平凉的一条封锁线。这就是我们长征的最后一个关口。

同志们,努力吧!为了民族,为了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奋力向前!红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已经表示给中国、全世界的人们看了!让我们再表示一次吧!同志们要知道,固然,我们的人数是比以前少了些,但是,我们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所萃,我们担负着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从前如此,现在亦如此……”

毛泽东带着浓浓的湖南口音却充满激情、信心的话语,赢得了现场官兵雷鸣般的掌声,一时间,群情振奋。

榜罗镇会议后的第三天傍晚,毛泽东、彭德怀策马出现在通渭县城。这是红军爬过雪山穿过草地三个月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通渭县城北高南低,城里居民不满5000人,城垣全用黄土筑成。红军到来之前,城内驻有国民党军队一个团和国民党县长阎权带领的部分民团,红军行军至此,守军弃城而逃。杨得志、肖华率领陕甘支队一纵队一大队最早来到县城。这支部队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以来,一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到通渭县城后,他们打开县狱,释放被关押的群众,并与群众进行公平买卖,通渭老秀才董桂为此写下诗句:农户院内无祸患,良民无罪得安生。

杨得志、肖华部进入国民党县政府后不久,毛泽东也赶到了这里。由于实在拿不出什么招待毛泽东,杨得志让通信员从街上买来一些梨,用一个铁盆摆到屋子里腿脚直摇晃的桌子上。

毛泽东看着梨直叫道好东西,然后转身问:你们有辣椒粉吗?

有!杨得志连忙让通信员去拿,却不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毛主席怎么看着梨想起了辣椒粉?

你这个湖南人还没吃过辣椒粉拌梨子吧?嗳,好吃得很呀!毛泽东将辣椒粉撒到梨子上,不是说有酸、甜、苦、辣四大味吗?我这一拌是酸甜辣,没有苦了。说着就将沾满辣椒粉的梨塞到嘴里,蛮有兴致地嚼起来,杨得志他们都笑了起来。

随后,毛泽东向杨得志、肖华询问了部队情况,并赶到不远处的文庙街小学,接见了陕甘支队一纵队一大队先锋连的官兵。接见时,心情豁然开朗的毛泽东,满怀激情地首次朗诵了《七律·长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930,榜罗会议后的第三天下午,中共中央在当地国民党县政府大厅里召开了全军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号召指战员们到陕北去,开创革命的新局面。101晚,除了派出一部分监视集结于会宁、静宁的国民党军队和在公路沿线进行侦察的部队外,在通渭县城集结休整的红军组织召开了全军军人大会(文艺晚会和大会餐)。这是红军长征开始自四川会理后举行的第二次军人大会。由于军情紧急,一直未能有机会再举行。

会场设在通渭县城南的河滩上,陕甘支队三个纵队的7000多名红军指战员尽情地唱着、跳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整个会场洋溢着长征以来少有的欢快、热烈的气氛,每个战士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的光芒……正如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所写的那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1019,榜罗镇会议召开23天之后,毛泽东随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色通渭正向小康迈进

通渭,这一片红色的热土,记录着党领导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激荡着毛泽东朗诵《七律·长征》的磅礴诗情,更凝聚着共产主义信念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一座闪光的精神丰碑。

如今的通渭,不仅仅是红色通渭,还是翰墨飘香的书画通渭、诗书传家的耕读通渭、旱作农业的生态通渭等。在这里,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已成为一种文化自觉现象,有3000多名专业书画创作人员活跃在城乡之间;在这里,曾经养不了一方人的山峁沟梁,已走上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旱作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勤劳朴实、不怕吃苦的通渭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在奔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向前!

 

来源:甘肃日报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共通渭县委组织部
邮编:743300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中街4号
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14000381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