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475_110px;
355_110px;

组工文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组工文萃 > 组工文萃

着力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1-28

云南省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建设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是当今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国家适应国际大趋势的必然之举,更是突破短板与瓶颈,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选择。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党委和政府要担起“主角”,必须明确政府职责,确立服务导向,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高效、专业、系统、均等的服务,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竞相成才的良好风尚。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与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相统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更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完善和发展人才制度作为改革的大方向,牢牢抓住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敢进深水区、能啃硬骨头,勇于担当、科学推进,努力实现人才治理体制科学化和人才集聚能力现代化,注重人才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形成充满人才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实现“环境好、人才聚、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推动“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始终做到爱才、育才、兴才、聚才、用才,激活人才、解放人才,把广大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政府的事业中来。同时,处理好地方政府和人才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中的决定作用,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实现人才流动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从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从静态型管理向动态型管理转变。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中,政府要首先贯彻落实以用为本,从发挥、提升人才效能出发,切实做好人才宏观调控工作,消除市场失灵等不确定因素,努力做到人才本位、政府归位、市场到位。

消除区域开发障碍和流动壁垒。人才开发在农业经济时代是“加数效应”,在工业经济时代是“倍数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呈现“指数效应”,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当前,合理调配与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依靠政策支持,凭借“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等项目,带动贫困地区人才的开发;要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改变人才政策过分向体制内和中心城市及机关倾斜的不合理格局。

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运行机制。强化横向协作机制,加强组织部门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促进人才服务环境系统正常有序运转;加强区域横向合作,促进人才服务环境建设的沟通交流;成立城乡、区域人才服务环境建设一体化协调机构,实现区域人才服务环境建设机制一体化。同时,强化纵向联动,加强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人才服务环境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路同心、工作同向、行动同力,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一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服务网络。

注重解决厚此薄彼的问题。人才中最稀缺、最核心的是高端人才。要始终坚持高端引领,实施特殊政策引才,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拥有专利技术和教学科研成果、能推动重点产业技术突破、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特殊人才和创新团队,并采取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课题攻关、委托开发、技术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和技术成果。同时,要认真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本土人才高端化,巩固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推动人才政策和人才项目创新。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实行便利的准入政策、特殊的激励政策和自由的流动政策;围绕发展战略,支持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攻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高端人才牵头组建产业技术联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完善税收优惠、财政贴息政策,支持高端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保护、激励等政策,依法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进人才政策项目化,重点实施一批人才精品工程,通过人才政策和人才项目的创新,实现人才政策环境和创业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完善投入机制和考核机制。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必须构建多元化人才投机制,破解人才绝对投入不足。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要完善目标责任制,把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工作目标具体化并落实到部门;要科学设施考核指标,把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工作实绩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对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的绩效评估机制。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共通渭县委组织部
邮编:743300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中街4号
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14000381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