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注入法治思维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5-11
刘文晓 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较为突出,往往是因为情形难理清、案例难判定、监管难执行。湖北襄阳市通过“硬化”标准、措施和手段等,探索用从严约束、从实监督、从细监管的法律思维和法治理念打通干部“下”的通道。 规定过硬,清晰、全面、精细的情形界定是前提。一项政策、制度应该是一个规矩体系,就像法律一样,不留死角、盲区,所有的法律条文具有明确指向,不允许“朦胧、模糊”的存在。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一直是软指标,素质强弱和修养高低的判定也存在一定区间。襄阳市对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出了刚性规定,“四个一律免职”以其情形界定精准、措施处理有力,实现了“有法可依”,形成一股强大的震慑力。同时,紧密结合履职尽责情况,对准岗位,细化标准,以全方位的考核评比,让规定长出“牙齿”,增强了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执行有力,公正、严明、流畅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关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监督关口要前移,监控动作要主动、处置口径要一致。襄阳市通过征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和抽查工作、运用上级巡视反馈情况、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等过硬手段,及时发现“踩线、越轨”的行为,动真碰硬地给予从严惩处,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能下的结果,在干部队伍中维护了公平公正,提高了细则的透明度和普遍约束力。 长效常态,灵活个性、细致入微的转化配套保障是落脚点。“一棍子打死”解决不了问题,干部出现了问题,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才是管理之道。襄阳市正是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把关心关爱、问题导向贯彻始终,通过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思想教育和培训指导相结合,既避免了“一下了之”的误区,又通过“回炉淬火”让有关干部焕发了内生力、自觉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颇有人文情怀和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