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475_110px;
355_110px;

组工文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组工文萃 > 组工文萃

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9-5

胡昌升

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地方组织工作要从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

激发群众内驱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只有充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中凝聚共识。青海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政策宣讲员作用,走村入户开展宣讲,同时运用远程教育、党员微信等方式让脱贫攻坚政策家喻户晓,引导贫困群众改变被动、依赖、观望心理。在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找门路、想办法的同时,心贴心、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坚定脱贫信心。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让脱贫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在发展教育促进就业中固本培元。扶贫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青海抓住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健全教育帮扶机制,解除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发展职业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提供助学金,让更多贫困家庭子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引导他们外出务工或就地就业。

在文化浸润乡风文明中移风易俗。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农牧民心中。开展志愿者扶贫解困活动,对贫困家庭给予关心关爱、提供有效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以完善村规民约、褒奖先进典型等形式,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强化干部执行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青海结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排兵布阵,使干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

重用善扶贫的好干部。用什么人是最大的导向。把善抓脱贫攻坚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优先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中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对在贫困地区任职、挂职和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干部,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

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慵懒散拖、不敢担当、偷奸耍滑、能力素质差,所负责地区没有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要及时果断严肃问责,通过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让其“下课”。

配优领导班子。着力选拔熟悉现代农牧业,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会做群众工作、善抓脱贫攻坚的干部担任贫困县乡党政正职。围绕精准脱贫的专业能力需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注重从乡镇党政正职中选拔干部,让他们担任贫困县重要岗位领导职务。对于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增派年轻干部挂任党政副职,专职抓脱贫。

优化基层组织力

抓党建促脱贫,要建强基层组织、做好基础工作、增强基本能力,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建强基层组织。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建立“党务+政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综合平台,做到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产业相近、位置相邻、资源互补的村之间组建联村党组织,促进抱团发展、联动脱贫。拓宽带头人选配渠道,支持鼓励有意愿、身体好、能干事、会做群众工作的退休干部担任联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实施“党员带富”行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为每个贫困村培养5名以上党员致富带头人。

做好基础工作。对脱贫进度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建立台账,已脱贫的及时退出,返贫的及时纳入。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改造危旧狭小活动场所,发挥其在政策宣传、脱贫培训、村民议事、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制定贫困村脱贫、软弱涣散村转化、维稳重点村摘帽的标准,对完成脱贫、转化、摘帽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退得清、退得稳。制定治穷、治弱、治乱成效评估和验收办法,纳入年度考核,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

提高基本能力。党员干部尤其是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做虚心求教的学生,向乡村干部问计、向农牧民群众求教、向先进典型取经;做推心置腹的朋友,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和群众拉家常、谋脱贫;做同甘共苦的亲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善于换位思考,多替群众着想,增进理解互敬。提高政策运用能力,让政策入脑入心,做实扶贫项目,取得扶贫实效。

增强发展原动力

人心齐,泰山移。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有效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向脱贫一线倾斜。

人才资源向脱贫一线整合。越是贫困地区,人才越是匮乏。青海着力构建贫困地区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农牧民能力提升开展服务;动员省内高等院校组建“扶贫专家团”,提供脱贫规划论证、产业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实施贫困村致富能人培养计划,加大对“田秀才”“土专家”的培训力度,激活贫困农牧民“造血”潜能。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派到贫困村,鼓励引导他们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

市场主体资源向脱贫一线转移。发展产业离不开市场主体。注重发挥“两新”组织作用,深入开展非公企业结对贫困村、贫困户助推脱贫攻坚的“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带动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土地收益,实现“经营主体增效、贫困人口增收”的双赢目标。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利用其资金募集、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优势,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对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优先给予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和表彰奖励。积极推进“互联网+”,加快建设电商平台,推动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金融资源向脱贫一线流动。金融资源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金融机构“双基联动”效应,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金融机构干部双向挂职制度,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通过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

提升精准脱贫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当前,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精准发力,推动脱贫攻坚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脱贫培训要精准有效。根据不同层级领导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两委”的主责主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以及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分层分类、因材施教、靶向培训。青海依托农村干部学院等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每年培养致富带头人500名,培训新型农牧民1万人次以上。丰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技术服务等教学形式,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帐篷草场。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以考促学、以考促用,让培训发挥最大效益。

脱贫规划要精准有方。指导督促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修订完善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合理规划符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主导产业。对异地搬迁群众,尤其要做实做好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规划,使异地搬迁扶贫既挪“穷窝”又拔“穷根”。对贫困村,实施好路、水、电、房等“先导工程”,全面改善其基础条件。对非贫困村中的贫困户,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脱贫。

脱贫机制要精准有力。建立完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周重点工作清单、民生诉求待办清单、任务完成销号清单“三个清单”制度,使他们肩上有责、心里有谱、手里有招。建立党员干部对结对“亲戚”每月电话联络一次、每季度上门看望一次、每年办成一件实事的“三个一”制度,把结对户的事当自家事来办。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要重点考核脱贫攻坚实效;对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要聚焦抓党建促脱贫;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考核,要以派出组织人事部门为主,单列考核。建立容错纠错制度,做到容错与防错、纠错相结合,既鼓励创新,也问责慵懒、惩治违规违法。(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共通渭县委组织部
邮编:743300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中街4号
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14000381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