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带病”干部现形考察关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10-17
朱正华
干部“带病提拔”是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难题。当前,“带病提拔”的干部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很坏、危害很大,严重损害选人用人公信度,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在实际工作中,发生“带病提拔”具有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牵涉干部工作各个方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考察工作质量不高,考察失真导致识人不准,识人不准导致用人失误,用人失误导致“带病提拔”。
准确识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综合复杂体。对考察人选来说,有的可能表现出隐蔽性,台上台下不一样,善于伪装和表演;有的具有潜伏性,不用时不腐,一旦走上权力岗位后就开始放纵自己;有的不注意苗头性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还能保持警惕,在小事小节上就不大注意等。只有深入考察,准确识人,才能说出干部的强与弱,讲出干部的好与“病”,把“有病”的干部堵在选任的门外。
更加注重平时考察。“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要在做好任职考察的基础上,把功夫下在平时,切实加强平时考察。经常到联系单位考察了解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表现情况。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观察领导班子和干部是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看班子是在党性原则基础上掏心见胆、并肩战斗的真团结,还是表面一团和气、实际相互设防的假团结;通过参加年度考核,观察领导班子和干部是否实事求是总结思想、工作、廉政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看领导干部是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干事业,还是不敢担当、偷懒耍滑混日子。由于平时考察没有指向性,也不匆忙赶时间,大家能够比较坦然地讲一些真话、实话,掌握的情况会更全面、更详细。平时要主动到联系单位考察了解领导干部参加中心组学习、重大问题决策、处理突发事件及面对个人进退留转时的德才素质和表现。
更加注重分析研判。选干部的具体工作是阶段性的,但内在要求是经常性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体现在日常了解、分析研判、识深识准上。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班子总体运行、工作实绩、优化方向和班子成员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要实实在在开展班子分析,提前梳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巡视、信访、审计等情况,将干部一贯表现与集中研判结果相互印证,力求做到精准分析班子、精准识别干部,对班子、干部有本“明白账”。特别是对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单位和平时有争议的干部,在启动推荐考察前,事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发现有问题的,在考察中进行专项调查核实,证实“带病”的坚决不用。
更加注重“听取意见”。既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到干部职工以及服务对象中了解民间反映;既听现单位人员意见,考察干部此地此岗的表现,又要延伸到干部原任职单位,听取“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的评价;既要从与考察对象接触较多的人员中随机抽取谈话对象,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内的表现,又要延伸到干部所在社区进行访谈考察,了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力求从最了解考察对象的人当中,掌握最想了解的情况。
更加注重落实“四必”要求。对考察对象的档案“凡提必审”,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对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对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的“四必”要求,是挥向“带病”干部的一把利剑。在干部考察中,要更加注重“四必”要求,对有关反映快查快结,问题没有查清、疑点没有消除的,不作为提名人选,把有“硬伤”、“带病”的干部一律排除在外。
更加注重任后跟踪考察。干部任职到位后,不能撒手不管,要继续进行跟踪考察了解。任职一个月跟踪考察,看单位接受程度高不高;任职半年跟踪考察,看干部进入角色快不快;任职一年跟踪考察,看干部工作成效好不好;对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有培养潜力的干部,要持续跟踪考察了解。通过跟踪考察及时收集干部群众的反映,对选人用人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考察工作,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