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的名义》唠家风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5-4
芦林波
热播长达一个月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终于完美收官,用“不动声色,已是云波诡谲;莞尔一笑,竟是绵里藏针。”来形容这部“老少通吃”的大戏是一点也不为过,在吊足了广大观众的胃口之后,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一大批腐败分子被送上了审判台,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快人心之余,笔者也陷入了沉思,反腐倡廉当然是这部剧的主线主旨,但从另一个侧面是不是也能折射出剧中官员们不同的家风传承,及由此产生的结局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习近平同志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人民的名义》中,我们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家风,一方面是“家外有家”的祁厅长,与妻子“貌合神离”后再觅新欢的高育良,“至始至终”不停“坑爹”的赵瑞龙,和老婆“形同陌路”,最后成为“背锅侠”的达康书记;另一方面是始终保持钱财面前不伸手,利益面前不动心的侯亮平一家,被百姓称为“第二检察院院长”的陈岩石,将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传承给儿子陈海。通过鲜明的对比,我们领悟到了一正俱正,一邪俱邪的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家风是党风的保障,而用党章准则指导家庭,家风必正!
其实,回顾历史,很多成功者的背后,依靠的都是家风的传承。比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给后人的家训二十六则、晚清时期的曾国藩留给子女的十六字箴言家风等都成为后世教育家庭、培养家风的范本。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十分注重家风的培养,从毛泽东主席给家庭提出了“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原则,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到杨善洲不让子女沾光,也不给亲戚开“绿灯”的底线原则,再到常将“我没有做工程的亲戚朋友,任何打着我旗号承揽工程的,你们一概拒绝!”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文化。
家风醇正,雨润万物。中国是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人在亲情面前很容易迷失。领导干部身处特殊位置,面临着权力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只有自觉地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鞭策自己和塑造自己,才能当好家长,搞好家风,做到防微杜渐,清廉平安过一生。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