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州:党建扶贫“双推进”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9-22
●抓实“领头雁”工程,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双带”能力强的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实施专项督查,落实召回制度,激励驻村扶贫队员脱贫攻坚中争当先锋
伴随着清脆的羊铃声,云南大理州剑川县新生村村民杨四平又赶着羊群出了门。
新生村地处滇西北老君山腹地,海拔高、气候冷、霜期长、产业少,农民收入低。去年,挂钩单位向新生村困难群众发放了近千只扶贫羊,原本无业的杨四平负责起了全村扶贫羊的放养工作。来年每户“还”他一只羊作为报酬,很快他便有了自己的羊群。
近年来,大理州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干部活力、抓实产业扶贫措施,帮助贫困村走上致富路子,实现了党建扶贫“双推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大理州抓实“领头雁”工程,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双带”能力强的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让困难群众有了“主心骨”。
弥渡县德苴乡新和村党支部书记雷俊,发动3名党员,带头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党组织+合作社+扶贫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使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2543元增加到4132元。
支部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凝聚力的强弱。大理州为让支部“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从2013年起,每个县市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预算,先后投入资金1875万元,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空壳村仅剩总数的7%,其他均达到年收益2万元以上。通过项目资金的整合,按照“六有”标准建设活动场所,完成5331个,在建457个。
如今,走进大理的山村乡野,随处可见党旗迎风飘扬,群众在村级活动场所的空地上跳起了民族歌舞,村级党组织在富民强村的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支队伍就是一股力量
大理州从领导干部、技术人才、优秀年轻干部中,向11个贫困县选派440名第一书记、592支工作队、4083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组织省州县乡共1480个单位、5.37万名干部职工挂包1110个村11.5万户,实现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扶贫队和第一书记“全覆盖”。
为掌握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攻坚中的矛盾问题,大理州成立了扶贫督查领导组,并下派11个督查组,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和驻村队员作用发挥等进行专项督查。根据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及测评考核情况,半年内对60名队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对43名进行了调整,召回不合格驻村队员1名。剑川县制定出台了“双推进”下派干部考核办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考核办法,用“民意”甄别干部;祥云县从拟提拔后备干部中选派扶贫专干,到扶贫一线锤炼,不脱贫不离岗。大理州结合县乡村换届,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使用干部20多名,县市提拔使用一线干部180多名。
通过召回制度的落实和用人导向的树立,驻村扶贫队员积极在脱贫攻坚中争当先锋,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一个产业就是一条路子
送钱不如领路子,给物不如扶产业。大理州坚持“对症下药”,一村一策抓实产业扶贫。
宾川县大营镇萂村选择实施葡萄根域限制栽培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在“造血”中实现根本性的脱贫。
在丽江打工的寸家辉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洱源县西山乡胜利村,完成一项乡政府交给他的任务:组建合作社,带领全村25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养土鸡。半年过后,一箱箱印有“大理州洱源县西山特产开发中心”字样的土鸡蛋走俏市场。也是这条“请能人进村”的路子带富了西山乡。
巍山县庙街镇采取“政府引导+贫困户+企业帮扶”的模式,让大理时代农业科技公司带动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大棚葡萄2734亩,每户以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入股,五年内按股本10%的比例与企业分红,还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输出的方式,增加群众收入。
除了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大理市、宾川县、鹤庆县、剑川县正在利用综合服务平台推送特色产品和乡村旅游信息,探索发展“一站一店”式电子商务网店,共享“互联网+”,为脱贫致富注入活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