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全力打造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12-28
康县着力培养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全力打造“有人干事、竞相干事、能干成事”的脱贫攻坚骨干力量。
吸引一批返乡青年。通过提高村社干部报酬、改善村级办公条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等措施,积极创造吸引青年人才的良好环境,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让一大批看好农村发展潜力,致富能力强,又关心家乡发展的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民、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青年主动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乡村两级党组织采取宣传发动、思想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返乡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真正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据初步统计,自2013年村“两委”换届以来,全县有382名回乡优秀青年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有54名致富能人通过选举担任村“两委”正职;村干部平均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等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带头人指导实践、服务群众、带领脱贫能力全面得到提高。
竞聘一批致富能人。通过财政支持、资金整合等方式,在全县探索推行了村干部职业化试点工作,实行了村干部“绩效月考核、报酬月发放”制度,并积极鼓励村“两委”正职实行“一肩挑”。按照个人参股、项目支持、盈利分红等办法,打破地域、身份、文化等限制条件,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聘技术型人才、企业经理人、能人大户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制定任期目标,量化年度指标,实行责任管理,严格兑现奖惩,带领党员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几年来,全县有21个村“两委”正职“一肩挑”,有3名企业经理人选聘为贫困村第一书记,有185名村干部创办或领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社。
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坚持把思想素质过硬、致富带富能力突出、党员群众信赖的优秀青年及时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之中。县委组织部和涉农部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强化政治修养、提高服务意识;乡镇党委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后备干部档案信息库,对其政治表现、成长经历、培训情况、工作情况、专项特长等情况全方位登记造册;村级组织实行跟踪培养制度,由现任村干部每人联系1名后备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培养,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给任务、压担子,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让后备干部在村务工作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并适时推选和调整为村级干部。
培训一批党员干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依托县乡党校、农村干部专修学校等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县级层面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法规解读、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等主题举办培训班;乡镇党委立足乡情实际,重点对驻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分层分批进行专题培训;村级组织除了积极配合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能力提升培训班,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辖区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依法办事、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今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5期,612名党组织书记实现了全员轮训,11002名党员实现了普遍培训。
补充一批机关干部。深入实施机关优秀干部下派挂职精准扶贫行动,推进干部“逢提必下”制度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高度融合。从2013年起,每年从县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双联”单位为当年预脱贫村选派1名年轻优秀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充实村级班子力量,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协调落实扶贫任务。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力度,及时将每名在职大学生村官调整到贫困村、后进村、边远村任职,全面投身脱贫攻坚。积极推荐、吸纳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广大退休干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的独特优势,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1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
来源:甘肃组工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