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构筑“一带一路”人才桥头堡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2-6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广州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一历史机遇,把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和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桥头堡。
聚焦精准 强化重要节点支撑
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广州找准契合点,聚焦现代产业,加快构建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人才结构。今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每年投入7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人才。
今年,申报项目的人数超过1万,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与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这些产业领军人才的集聚,有力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广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预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95万亿元,增长8%以上,广州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连接全球 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为加强与全球产业链条衔接,广州通过定期举办“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和“广州国际创新节”,评选“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等举措,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目前,广州与30多个国外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广州港也与20个国际主要港口结为友好港,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广州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向每年来穗创业工作超过6个月、非广州户籍的各类海内外人才颁发“人才绿卡”。持卡人可办理2-5年长期居留证件及有效期5年的R字签证,在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可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2011年,广州开始实施全国首个地方公派留学项目——“菁英计划”,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接受联合培养。通过跟踪培养各领域拔尖人才,积极扩大科技、教育对外交流的深度,最大程度释放人力资本的潜能。截至目前,广州市共选派学员199名,学成回国人员93名,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储备了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布局海外 推动人才项目协同发展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在意大利设立制冷压缩机等开发中心;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在英国设立医疗器械及耗材研发中心……素有“千年商都”美誉的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广州企业和高端人才成为走向海外的引航者。
广州注重人才项目协同发展,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开发区近年来一直注重对接欧盟高水平创新和产业资源,重点开展研发创新、教育培训、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建设了广州开发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还先后培育了生物医药等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还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聚集海外人才资源,与新加坡共同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经济高地,吸引了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新创业,全力搭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适应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金字塔”。
开放创新 打造人才创新示范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充分利用南沙自贸区作为体制创新试验区的优势,按照“低碳产业、国际服务、生态居住”的功能定位,重点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率先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吸引港澳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人才、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在南沙集聚。
目前,南沙自贸区在多个方面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加快人才集聚。在对外开放方面,积极落实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补充协议,继续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加强与港澳在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合作;在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方面,大力推进粤港澳国际人才工作站建设,建立“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打造“红鸟苗圃”“高校创业联盟”等平台;在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方面,探索开展职业资格“一试三证”“一试双证”等培养评价工作,引进美国、英国和港澳的三个职业资格培养评价体系;推进粤港澳服务执业资格互认,设立港澳人员社会事务服务机构。在人才出入境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推进外国人出入境便利,目前在全省自贸区范围内率先获得公安部授权审批,可直接受理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通过这些制度创新,目前已吸引了来自港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区域的1300多名人才落户发展,南沙自贸区已经成为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