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四大工程”抓党建促脱贫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4-13
重庆市武隆区围绕“党建引领扶贫,扶贫助推党建” 的工作思路,紧扣结合点,找准切入点,激活发力点,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坚强保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
强化组织引领作用,实施“组织覆盖”工程。坚持“脱贫阵地延伸到哪里,脱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多种党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在农村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覆盖,利用“基地+支部”“产业+支部”“合作社+支部”“项目+支部”的组织模式,采取单独、联合、挂靠或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切实把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党组织结合各自目标定位,在培育壮大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等方面发挥帮扶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细化党建引领目标,重点围绕服务产业发展、项目示范引领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
注重选优配强班子,实施“干部选育”工程。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从96个区级部门和26个乡镇中精选391名干部组建75个驻村工作队,下派政治素质过硬、踏实肯干、协调能力强的机关干部75名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同时,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截至目前,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中苦干实干、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121名。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工程,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把党员致富带头人中的村组干部培养成村支“两委”负责人,着力打造一支既能自己致富、又能带动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换届调整贫困村党组织书记12人,专职干部30人。
坚持精准帮扶导向,实施“因症施策”工程。采取区级领导挂镇(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方式,帮扶责任人按照包户、包资金、包技术、包措施、包脱贫效果的“五包”工作法,按照“六个一批”工作要求,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贫困村实际,制定计划,以地生财、以资生财、以策生财、以企生财、帮扶创业,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针对软弱涣散的后进党组织,开展“能人引领、强村带动、整顿提升、示范创建”的“五个一”工程,集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56个,着力解决“班子软、能力弱、队伍散、经济穷”的根源性问题。整合配置帮扶资源,实现“组团式”“集团式”帮扶,区委组织部帮扶集团为贫困村争取项目117个,到位项目资金4300余万元,有利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党员群众脱贫攻坚的动力。
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实施“督促考核”工程。针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不力、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工作力度不强等突出问题,区委组织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通知》,对各乡镇党委、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贫困村党组织、党员个人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15项责任进行了一一明确,对照自身职能职责,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梳理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列出了13项问责追责情形,坚持把基层党建实不实、基层组织强不强作为服务扶贫攻坚实际成效衡量的重要标准,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力、推动力和保障力。今年以来,已对工作推进不力、对象不精准、满意度不高、履职有差距、宣传不到位、资料不规范等问题突出的7个乡镇党政主要责任人、2个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2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了集中警示约谈。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