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兜底管理强化责任驱动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7-5
青岛市城阳区现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812家,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6357家、个体工商户5.14万户,社会组织534家,党员6535名。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税收占全区税收入的80%以上,吸纳就业占95%以上。
近年来,城阳区为将区域化理念真正落地,探索构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4224”工作体系,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街道兜底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级联动明责任
针对“条不顺、块不强”问题,该区构建了区级“统”、街道“兜”、片区“接”、社区“拢”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该区成立了区委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统一领导、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工作。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明确工委成员单位管理职责,分别制定责任清单和质量标准。目前,全区划归主管部门、行业归口管理的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达1284家,占总数的15.9%。街道承担主体责任,成立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委,归口管理以外的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由街道兜底管理。将全区6个街道划分为27个片区,分别成立片区联合党委,具体承接落实片区内党建工作任务,建立片区党建联席会议和协商议事制度,促进片区党建工作一体化开展。将社区管辖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统一纳入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目前,全区承担对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服务职责的社区达30%以上。
两个覆盖协同并进
该区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实时跟进组建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同步推进、动态覆盖,破解“无党员、无组织”问题。
区域同频共建,实现党的组织动态有形覆盖。以片区为主要党建单元,采取园区统建、单独组建、龙头企业领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以园区为龙头,建立园区型党组织;在招商企业、楼宇管理中心等组建孵化型党组织;在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立链条型党组织。截至2015年底,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764个,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100%;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49个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
区域内外互动,推动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强化外部助推,从片区、园区等区域性党组织统筹选派党建指导员800余人,每人联系指导2至5家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组织,推动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同时,强化内部推动,充分发挥组织、文化、劳动等部门的职能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激发党建工作内生动力。截至2015年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两个功能同步增强
针对“活动少、功能弱”的问题,该区以建队伍、抓服务、强功能为重点,突出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该区加强队伍区域统建共管,采取区域党组织推荐、内部推选、社会招聘等办法,选准配强片区、园区等区域性党组织书记,每年对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出资人(负责人)、党员进行一次轮训。在全区范围内打造了46个党员综合服务场所,共建共享85处基层党员活动场所,实现场所区域统用共享。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片区、园区开设“党员e课堂”,建立微信群,解决了小微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党员及流动党员活动开展难的问题。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每年确定一批主题活动菜单,各支部根据实际自主认领落实,区域或行业党组织定期跟踪指导,全区每年实施党建项目30个以上。积极探索实践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新途径,通过购买服务或合作共建等方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人才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每年开展“爱心捐助”“用工风向标”等活动200余项。
四维驱动强动力
为有效破解“保障低、动力小”问题,该区健全了外部推动、内部驱动、双向互动的党建动力机制。
该区以精准考核评价强化责任驱动,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一定两述三评一督导”责任落实机制;以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投入驱动,设立区域化党建经费奖励基金,采取项目化资金补助的形式,对各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项目分不同档次进行补助;以树立激励导向强化内生驱动,每年组织100名优秀企业出资人参加培训,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出资人、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社会职务人选;以培育党建文化强化价值驱动,构建起文化共融共建机制,增强党员职工对党建工作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目前,全区共创建“向日葵服务”“情传八方”“聚慧合创”等各具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品牌230余个。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