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摔爸》反思育人用人之弊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6-6
王跃东
火了!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爆燃荧屏。自上映以来,本剧凭借演员的演技在线、故事的细节到位、情感的真实动人而为人所称道,长期霸占媒体头条。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不屈的斗志、昂扬向上的斗志让人潸然泪下;流露出来的感人至深的父爱之情、情真义重的姊妹之情,让人心弦波动。泪点跟笑点点燃了这部口碑爆棚的佳作。
作为体育题材的电影,反面人物的塑造本应该是体育场上的竞争对手,可是纵观整部电影我们发现,最大的敌人竟然就在身边——国家队主教练。作为国家摔跤队主教练的普拉莫德与阿米尔汗扮演的“草根金牌梦想家”的父亲产生了极大的反差。一个是背负着金牌梦想,为了摔跤事业不懈奋斗,却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抛弃个人理想选择生存的梦想追寻者;一个是身兼重任,肩负着国家举重事业兴衰,却不能兢兢业业立足本职的既得利益获得者。两者在生活上的贫富差距,技能指导上的优劣差距,对梦想的痴迷差距,无时无刻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多少人都试想:如果主教练是“父亲”,那么吉塔会少走多少弯路?国家的摔跤事业能上升多大的台阶?如何从这些试想中汲取营养并结合实际转化为正确的用人导向,也是当下我们人才工作亟待攻坚的“硬骨头”。
校准识人“尺度”,打通“爸爸”们“上”的“天花板”。要用好知人识人的“指挥棒”,通过分析研判、日常考核、任前考察、审查核实等多种手段,把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爸爸”类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尤其注重那些在前沿持续奋战、在一线成绩突出的人才,规范他们“上”的程序、拓宽他们“动”的渠道,搭建他们施展拳脚、实现抱负的“舞台”。同时要通过政治激励、精神鼓励、经济奖励等多重途径,化解他们担当创业的后顾之忧,让这些忠诚担当、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实绩突出的人才有平台无顾虑,有位置敢担当。
加大惩戒“力度”,划出“教练”们“下”的“硬杠杠”。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把那些善于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鸵鸟型”人才,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人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人才筛选出来,让他们摘帽子、丢位子。通过完善“下”的机制,把标准底线摆在面上,细化“下”的标准,明确“下”的具体情形,让这些“教练”们“下”的心服口服。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其日常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以事为中心的360度的履职尽责考核,全面掌握他们实干实事实绩实效情况,对表现优秀的“教练”们,该表彰的同样表彰,符合提拔重用条件的同样提拔重用,激励“下”的人才认真履职。
丰富育人“角度”,塑造“女儿”们“干”的“大平台”。当竞争对手在专业的摔跤场地上练习的时候,“女儿”们却在用被褥拼接的练习场上挥汗,这样的差距着实让人心痛。如若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大平台”,提供给她们更加舒心的训练环境、更加科学的营养搭配和更合理的职业指导,可能她们的体育成就不止于此。因此,我们要丰富育人“角度”,打出人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育人资金投入、技术人员指导等的“组合拳”,净化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大平台”,让更多的“女儿”们能有一个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大舞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委组织部)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