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内政治文化滋养干部成长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6-8
王忠荣
坚持用好干部标准比量干部,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坚持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用严管纯洁党内政治文化,着力营造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政治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自觉担当职责使命,要把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落实到干部育、选、用、管全过程,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抓实“三个环节”,在干部教育上务求实效。干部教育是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的载体、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切实使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准“学”的内容。对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以换届后新任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创新“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着力构建思想认识、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党性教育“闭合链条”,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狠抓“学”的效果,建立跟班督学制度,加强干部培训期间学、纪、考的全程监督考核。强化结业测试结果运用,增强学习效果。
严把“三个关口”,在干部选任上力求精准。坚持用好干部标准比量干部,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严把推荐关,严格按规定确定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综合分析研判干部,做到看票不唯票,不简单以票取人,全面、历史、客观地看待干部。严把考察关,全面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把考察触角延伸到干部所在的社区、小区,全面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外”情况。强化政治品质考察考核,对政治上有硬伤特别是存在“七个有之”的,坚决不用,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严格执行全程纪实制度,过程性资料建档备案,审核意见签字留痕,实现全程“有账”可查、责任落实到位。严把讨论决定关,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任免干部,不搞临时动议,始终做到酝酿时多数人不同意的不上会,组织部门不考察的不上会,考察时多数人不赞成的不提名,表决时无记名投票表决不过半的不通过,始终坚持书记末位发言制。
树立“三个导向”,在干部使用上求实求正。用人导向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风向标作用。树立基层导向,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条件,注重从基层工作最前沿以及艰苦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复杂环境和急难险重岗位选拔干部,对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优先重用。优先将作风扎实、能力较强、群众基础好、工作实绩明显的基层一线领导干部交流到机关重要部门任职。树立实干导向,大力弘扬“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崇尚苦干实干。树立事业导向,立足扶贫攻坚、改革发展等重点任务,旗帜鲜明依事选人。注重把政治素质过硬、岗位表现突出、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干部,大胆选拔到一线进行历练,给他们“压担子”;对任职年限不够的优秀年轻干部,先安排到重要岗位锻炼,给他们“安位子”;对体制外的优秀人才大胆使用,打破人才流动体制机制壁垒,给他们“铺路子”,真正做到“相才、育才、护才、用才、敬才”。
完善“三项机制”,在干部管理上全面对标。坚持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用严管纯洁党内政治文化,着力营造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政治文化氛围。完善日常监督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动态了解干部请销假、婚丧嫁娶、个人重大事项、出国(境)等情况,时时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运用日常了解掌握情况、年度考核结果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对干部进行综合研判。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限期调查核实,筛查甄别,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干部“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完善选拔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凡提四必”机制,对领导干部选拔监督要做到廉政审查、问题整改检查、重要业绩核查,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对廉政鉴定签字认可,严防干部“带病提拔”。完善干部激励机制,着力纠正干部“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不良心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对改革求进者不“乱打板子”,既要问责“有错”,更要激励“干事”。(重庆市荣昌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