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 首页轮换图
475_110px;
355_110px;

党史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史知识 > 党史知识

张凤鸣:红色榜罗镇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7-31

榜罗,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镇,战国秦长城绵延几十里,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桑梓故里,历经岁月沧桑,诉说着这块土地上曾经的辉煌。

榜罗,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二、四方面军长征都途经这里,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写下了“榜罗镇”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率领的红军将士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毛泽东住宿过的校长办公室和红军领导人住宿过的农家小院、红军战士与当地国民党自卫队民团战斗过的党家堡、红军一条街等,打麦场上为连以上干部会议召开遮风挡雨的百年老核桃树等见证了共和国成长过程中历经的艰难探索。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历史为什么会选择通渭,会选择榜罗?榜罗镇之所以会进入军事家的慧眼,成为最终决策红军北上的重要地方,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榜罗镇位于定西、天水两市辖区的通渭、陇西、甘谷和武山四县的交界之地,四面环山呈盆地状,便于隐蔽;还有它较好的物质基础,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的榜罗镇“人繁庶地颇完善”,从而成为各路红军部队的首选之地。

从此,榜罗镇,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座不大的小学堂,得到了一代伟人的垂青。

榜罗镇与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有了必然的太深的机缘,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征落脚决策地”。

1935年9月27日的那个夜晚,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聚集在西北黄土高原这个小镇上一座小学堂校长办公室里,昏暗的清油灯通宵长明,领导人一根接一根地吸着烟卷,呛鼻的烟味弥漫着整个屋子,他们时而激烈地讨论,时而陷入深深的沉思,起坐不宁……透过浓浓的烟雾,他们似乎听到了炮声号声厮杀声,看见了硝烟与刀光剑影一路走来,信仰与意志,草地、雪山与追兵,草根、树皮与步枪,锻造了一代人,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因为他们都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拯救中华民族!

榜罗镇,这块平凡的土地,因为伟人们的到来而更显荣耀!

为了纪念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后人记住伟大的长征精神,1979年将原榜罗小学改建为“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2009年榜罗镇会议旧址又被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新建展陈馆一座;榜罗镇会议旧址又先后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100个经典景区,从而在激励奋发有为的民魂和铸造自强不息的国魂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拨开历史的风云,当我们站在今天的榜罗镇,我们不禁要问:

什么是长征?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就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和民族追求光明的奋斗进程!

长征精神,就是就矢志不渝、追求崇高理想信念,就是实事求是、勇往直前的大智大勇,就是紧密团结、与民甘苦与共的作风,就是永不停步、永做时代的先锋!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同样,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榜罗,这块古老的土地如今生机勃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81年过去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印在了榜罗这块红色的热土上。今天,榜罗人民踏着红军的足迹,高举红军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着壮美的诗篇。

来源:定西日报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共通渭县委组织部
邮编:743300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中街4号
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14000381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