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促进后进村转化提升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8-1
燕乃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堡垒作用发挥得好与坏、强与弱,关系到民心向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从本地实际出发,直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大力实施整治攻坚行动,集中破解“疙瘩”问题,着力促进后进村转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狠抓责任落实,协同联动抓整治。民无责不立,官无责不治,党员干部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必须履职尽责,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东营区是在油区、城郊、农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城乡交错、油地交织,民情村情社情复杂,区委主动担责,紧紧把后进村整治作为一项事关农村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利民实事来抓,坚持区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动真碰硬,建立党建责任区制度,以镇街为单位,将全区划分为10个责任区,每名区委常委认领1个责任区,明确要求必须转化一个后进村、打造一个示范点。镇街党(工)委直接面向农村,是抓村管村的具体执行者。把后进村整治的直接责任列出清单、量化考核,把整治情况作为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切实让每名镇(街)领导真正做到难题面前不回避、矛盾面前不上交,相继积极推行了党政班子成员对后进村倒排正包,为每个后进村派驻了由科级干部任组长的工作组,详实吃透村情、找准问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走,民不富不离,后进村不转化决不撤。抓好后进村整治与发展、稳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强化整治工作统筹联动,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建立了信息、资源、问题整合推进工作督查机制。
分门别类,精准施策促转化。找准后进症结,有的放矢对后进村进行固本强元是加强后进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建强组织治“弱”。村级组织“弱”的主要症结在于村支部书记领导力不强、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弱”的后进村,坚持调整优化班子与提升工作能力相结合,对不胜任的村书记进行坚决调整,对班子不团结的深入约谈理顺情绪;举办干部素质能力培训班,培养后备干部。同时,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以党员示范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规范运行治“乱”。村级组织“乱”的主要症结在于制度运行不规范。对“乱”的后进村,坚持基础规范与矛盾化解相结合,推行村级事务决策村镇联议、全程纪实、村务联席会制度,明确村干部坐班“八个一”职责,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推动发展治“穷”。村级组织“穷”的主要症结在于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对“穷”的后进村,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相结合,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开展“企业包穷村”活动,辖区众多企业自觉与帮扶村就用工需求、劳动力输出、土地流转等事项签订了帮扶协议,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多个平台。
强化保障支撑,常态长效抓提升。整治后进村不是把具体问题解决完就行了,而是给予一定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盯着抓、帮着办,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切实把每个“后进村”变“后劲村”。突出村情常态跟踪监控,发挥信访、纪检、综治等部门对村级问题的发现预警作用,区里每季度、镇街每月汇总分析苗头性问题,每半年开展一次村级工作运行分析研判会。对苗头性问题及时介入,实行全过程台账式销号管理,确保整治一个、销号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每月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面上督查和点上暗访相结合等办法,对整治责任制落实、重点问题化解、民生项目推进等进行针对性检查和跟踪督查,紧盯关键环节、关键措施,确保整治提升落地见效。从强化权力监督入手,明确村干部规范细则,将村党务检查、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村“三资”清查同步推进,对发现问题提前化解,消除隐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细化党支部成员和普通党员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着力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实现发展致富的能力,拓宽村级集体增收渠道,增强后进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后进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后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度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干部引咎辞职等制度,促使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提高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强化资金支持,财政专项列支后进村整治资金,帮助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难事。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有效保障办公运转、为民服务和党建工作开展。确定村“两委”非主职干部绩效补贴,保证他们专心从事村“两委”工作,极大提升了后进村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