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推行“三变”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8-7
通渭县从整合各方资源、盘活闲置资产、释放资金活力、转变增收方式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双增收”。
拓宽渠道,盘活资源,推进资源变资产。坚持把挖掘现有资源与整合项目资源相结合,通过村级闲置资源出租、项目资源折股等方式,推动各类资源变村集体资产。推进现有资源变资产。北城乡店儿村引进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将村集体500亩荒山出租给创业带头人发展林下经济,一次性收取10年租金2.2万元;马营镇油坊村将闲置的原村级活动场所出租给企业办公,年收入1万元;马营镇华川村将50亩集体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年收取租金1万元。推进项目资源变资产。抢抓“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机遇,大力实施村级电站项目建设,全县累计规划建设村级电站189个,已并网发电47个,正在建设44个,村级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电站收益的40%将作为村集体收入,平均每村每年可增收8万元。马营镇赤砂村由镇村负责实施投资50万元的畜牧养殖项目,建成占地3500平方米的养殖圈舍,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出租给养殖专业合作社使用,每年收取租金4万元。推进新兴资源变资产。陇川乡石峰村把省公航旅集团投资建成的1座日光温室和30个塑料大棚作为村级集体资产,以每棚每年2000元的租金承包给专业合作社经营,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
巧借外力,集聚使用,推进资金变股金。把产业发展、专项扶贫和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贫困村,由贫困村入股到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集聚使用,形成“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和“政府+合作社+贫困村”的运作模式,推进资金变股金,村集体获取分红收益。推进产业发展资金变股金。马营镇华川村把2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通渭县西川农产品合作社,建成日光温室6座、塑料大棚35座,合作社每年按投资额的10%给村集体分红,年均增收20万元。推进专项扶贫资金变股金。寺子乡董山村利用30万元脱贫难度最大村专项扶贫资金,规划建设占地4亩的养殖小区,计划出租给养殖大户集中使用,村集体每年收取一定的租费。推进财政补助资金变股金。李店乡李店村通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利用5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集中流转土地50亩,规划建设日光温室6座、塑料大棚50个,出租给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经营,村集体年可收取租金5万元。
效益共享,滚动发展,推进农民变股东。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将村集体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贫困户,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带动模式,推进农民变股东,实现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专项贷款带动。采取“1+3”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使用模式,对有发展愿望、但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入股到产业合作社或企业,累计有14户企业、6个合作社直接带动贫困户1539户,户均年增收3750元。项目资金带动。将村级电站收益的60%用于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帮扶3000元,连续扶持3年,3年后重新确定贫困户滚动发展。常河镇绽沟村利用80万元脱贫难度最大村专项扶贫资金扶持40户贫困户建成户用光伏扶贫项目,每户年可增收3000元。直接入股带动。动员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使土地资源转化为股权和股金,实现收益。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累计建成牧草基地4000多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并吸纳流转土地农户到企业就业,带动106人每年平均增收2.7万元以上。
来源:定西市委组织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