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变”与“不变”的五年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7-9-5
潮声东流
五年前,一提到组织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刻板、严肃、低调、谨慎。那时的组织部,一楼的入口处有一扇大铁门,常年挂着一把锁,透露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走廊的光线昏暗,在白天都不是特别敞亮。部里面的干部大多身着清一色的衬衫西裤,面无表情、讲话谨慎,咳嗽都不敢大声。那时的组织部长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规定的几样东西是坚决不能出现在单位的,一是拖鞋,二是短裤,三是裙子。可怜了那些女组工干部,一周中的五天都被剥夺了美丽的权利。
五年过去了,不由得感叹变化良多。老部长提拔交流了,部里的年轻人多了起来,现在快成了80、90后的天下。一楼的大铁门拆了,楼道进行了装修翻新,光线明亮了许多,部里也不像以前那么安静了,经常可以听到对接工作、讨论问题、通知开会的声音。组工干部服装的款式也开始多样化了,炎炎夏日里,九分裤、长裙也不难见到。随着“走进组织部”活动年年开展,这里渐渐热闹了起来,收送文件、咨询业务、沟通工作、交流感情的人也多了起来,组织部的“神秘感”正在渐渐退散……
匆匆五年过去了,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却始终没变。办公条件提升了、思想观念开放了、工作氛围活泼了,与之相比,不变的东西却更多、更深刻,经过岁月的打磨,历久弥新。
五年来,不变的是最讲政治的态度。组织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最讲政治”的底色是永远鲜明的。无论是低调刻板还是热情洋溢,“最讲政治”的态度是一贯的。保守秘密、严守纪律是讲政治,以人为本、热情服务也是讲政治。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五年间,县委组织部紧密结合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组工干部队伍。
五年来,不变的是夙夜在公的情怀。组织部是管党员、管干部的部门,组工干部自然就该是党员、干部的表率。五年来,组工干部的年龄结构年轻化了,但是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没有丝毫减轻。在县委大院里,每当夜幕降临,组织部就成了最热闹的“夜市”;每当遇到党委换届、召开党代会等重点工作时,“5+2”“白+黑”更是家常便饭。在休息日,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年轻干部聚在部里讨论问题、谋划工作,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正是他们,牺牲了家庭、忘记了安逸,推动全县组织工作不断前进。
五年来,不变的是从严从实的作风。现在的组织部思想更加开放了、氛围更加宽松了、交流也更加畅快了,但是这些都不影响组工干部坚持“严”和“实”的基本作风。通过五年来坚持不懈的作风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用纪律坚守底线,重新研究制定和完善了《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受理来信来访工作制度》等19项部务管理制度。思想开放的同时,是更加严谨的态度;氛围宽松的同时,能更加严格自律;交流畅快的同时,是保守秘密的底线。
五年来,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有人提到现在的组工干部主动跑基层少了,找人民群众拉家常少了,认为组工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没有以前紧密了。其实不然,组工干部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更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从2014年开始,试点开展“一平台两中心”建设,研发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村建立政务代办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了基层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大大提升了为民服务效率,突破了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百米”,使得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2016年,“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在安徽省全面推广。
五年来,组织部的形象在改变、风格在改变、氛围在改变,但是“安专迷”的核心精神不曾改变。历经思想打磨、文化熏陶、身体力行,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刻入组工干部的灵魂,成为不可磨灭的“烙印”,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干部在组织部门书写无悔的青春。(安徽省郎溪县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