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让督查提质效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23-2-27
开展工作督查是掌握了解一线情况,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不会督查、不善督查,督前“发文通气”,督中“蜻蜓点水”,督后“一走了之”,这不仅丧失了督查的主动权,还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要想练好督查“基本功”,就要做到“三不”。
督前“不通气”,直插现场看“实绩”。当前很多地方,“督查”变“形式”,“暗访”变“预约”,让督查成为单纯的走过场、搞形式,严重违背了抓落实促成效的督查初衷。要督查出实效,就要改进方式、转变要求。督查干部不妨打破“固定路线”的束缚,多采用“不通气”“不预约”“不打招呼”的方式,多一些“临时停车”“随机选择”,多到“没有准备的地方”看看,多往“情况一般的地区”走走,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准确、深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用暗访的方式看清真景、了解真情、听民真意,以明察的方式现场办公、直击问题、查明原因。杜绝基层领导“陪同接待”、避免基层干部“蹲点守候”,让督查走在实地、看到实情、了解实事。
督中“不客气”,全面细致点“问题”。督查唯有求实,方能起到实际效果。但是部分党员干部督查工作时,乐于当“老好人”,在督查时蜻蜓点水,找些无伤大雅、无关全局的问题,将督查带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巢穴。督查干部不能带着“感情”,雾里看花,而要带着“责任”真督实查,督深查透,做到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督在关键处、查在要害点,见人见事。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充分倾听群众意愿、广泛收集群众智慧,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在与老百姓“脸对脸”交流、“心连心”沟通中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切忌被表面成绩、华丽外表和空洞言辞所迷惑。
督后“不放过”,务求实效抓“整改”。督查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推动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的落实。有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只“督查”而不“整改”,“督完之后”变成了“长时间没动静”,长此以往,不仅寒了民心,也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问题,甚至回避掩盖问题。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及时验收督查单位工作推进情况。对整改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要多方联动、上下协调,共同抓好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对拒不整改的及时向有关单位下发督办通知,督促其限期整改,推动问题真正落实,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县委组织部 朱胜军)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