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实施“四带六联”促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24-11-25
通渭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解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施以“党委带着支部干、支部带着主体干、主体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和产业党委联建、经营主体联办、产业要素联聚、集体经济联帮、致富能人联户、群众收入联增”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形成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带动“致富链”的良好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主导力量。县委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县委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推动责任落实。各乡镇党委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组织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一线抓工作落实。按照“地域相邻、川河相通、产业相近、要素相聚”发展思路,组建成立川河经济带设施农业产业党委和金银花、中药材、苹果、草畜等4个产业片区党委,定期调度部署工作,统筹片区内乡镇和县直职能部门资源配置、力量摆布、政策落地和项目实施,形成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发展合力。指导18个乡镇成立产业联合党委22个,对辖区内产业统一规划、要素联聚,带动各村党支部强化抱团发展,建成千亩以上党建引领规模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5个,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发挥就跟进到那里。
强化龙头主体,促进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农机服务、市场流通、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办、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跟进、农户积极参与机制,累计外引内培龙头企业35家,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261个,带动1305户党员示范户、4233户群众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经营主体联办、群众收入联增。聚力强化农业产业人才支撑,充分借力“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团作用,23名帮扶人才结对帮带本土科技人员153名,联系服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8家,累计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55场次、培训1691人次,打造小杂粮、中药材、苹果等“土字号”“乡字号”品牌3个,促进农业产业的辐射带动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突出融合治理,壮大集体经济。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激发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按照依托资源发展一批、项目支撑发展一批、服务创收发展一批、产业带动发展一批的“四个一批”模式,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资金支持、就业帮扶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联帮。深化“万企兴万村”通渭行动,引导动员县内274家企业和152个省市县帮扶单位,与332个行政村建立“一村一企业一机关”的集体经济帮扶模式,投入资金1120万元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6个,截止2024年10月底,全县33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55.55万元,277个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占比83.4%,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达272个、占比81.9%,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
聚焦扩量提质,彰显发展成效。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工作机制,分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立足全县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草畜、果蔬、中药材三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书记党建项目”359个,培养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11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607名、群众致富带头人1375名,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39名,引领带动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26万头、43万只,种植苹果19.2万亩,特别是金银花、黄芪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5.5万吨、市场交易额突破1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8亿元,带动6万户农户、户均收入2.5万元以上。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23元、增速7.5%,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达45%以上。(县委组织部 魏国通)
上篇:
下篇: